You are on page 1of 2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用白话文回答问题。

1 齐景公 好 /弋①,使 烛邹 主② 鸟而 亡③之。


喜好/捕鸟 命令 主管 逃亡/ 跑 鸟 单字 配词
倒装句

公 怒, 诏 吏 欲 杀 之。
生气 下诏 官吏 想 斩杀 他 复词

2 晏子曰:“
烛邹有罪三, 请 /数之/以其罪 /
倒装句 请让我/数出/
他的罪状/
有三条罪状
杀之。”
斩杀他 公曰:“
可。”

3
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 烛邹,汝 /为/
吾君 /主鸟 1.
晏子认为烛邹犯了哪
你 替 君主 主管 三项罪行?
/而亡之 ,/是罪一也;/ 使/吾君 /以鸟 /
之故
逃跑 因 事故
杀人 /,是罪二也;使/诸侯 / 闻之 /以吾君 / 2.
晏子列举烛邹的目的
斩杀 令 听闻 以为 何在?(思考题)
重鸟 /而轻士 /,是罪三也。 数 /烛邹/罪/
重视 轻视 数落 罪状 1疑问句改为陈述句
已毕/,请 /杀之/。 ” 2不删改原句
完毕 3须语义完整
4复词—换字
例:已毕—完毕

4 公曰:“
勿 /杀 /
!寡人 /闻 / 命矣。” 3.
为什么齐景公最后没有处死烛邹?
别 我 听闻/
明白 指教

代词:寡人/
朕—皇帝自称

1 太祖一日 /后苑 /扶弓 /弹雀。 /有臣僚 /


叩殿,称 /有急事 /请见。

2 上亟 /
⑤出 /见之,/及闻 /所奏 /
,乃 /常事耳。/ 1.宋太祖为什么不高兴?

太祖/不悦。

3 曰:“
此事 /何急?/
”对曰:“
亦/急于 /弹 2.官吏为什么掉了两颗牙?
雀。/
”上 怒,/
以 /钺⑥柄 /
撞 /其口,/两

齿 /坠焉。

4 回徐 /伏地 /
取 /落齿,/置 /怀中。

上怒/
甚/,曰:“
汝 /将 /此齿 /去 /讼 两个字 的 换一个字

我/
也?”

5 对曰:“
臣 /岂敢 /讼/陛下,自有 /史官/⑦ 3.宋太祖如何意识到自己的错
误?
书之。”

6 上 怒/解,/赐 /金帛 /慰劳而去。 两个字 的 换一个字

思考题:

1.
你认为是什么因素使到晏子和官吏的直谏奏效 ?

2.
你如何评价齐景公和宋太祖 ?为什么 ?

注释:
①弋 (yì
):用带着绳子的箭射鸟
②主 :掌管
③亡 :逃跑
④僚 :官吏
⑤亟(jí
) :急忙
⑥钺(yuè):古代一种像斧子的兵器
⑦史官 :古代负责记录帝王言行的官

6.
你认为是什么因素使到晏子和官吏的直谏奏效 ? [
4分]

7.
你如何评价齐景公和宋太祖 ?为什么 ? [
4分]

8.
试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白话 。 [
2分]
a.诏吏欲杀之 。
b.上怒解,赐金帛慰劳而去 。

问题:
1.
晏子认为烛邹犯了哪三项罪行 ? [
6分]

2.
晏子列举烛邹的目的何在 ? [
4分]

3.
宋太祖为什么不高兴 ? [
5分]

4.
官吏为什么掉了两颗牙 ? [
4分]
5.
宋太祖如何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 [
4分]

6.
你认为是什么因素使到晏子和官吏的直谏奏效 ? [
4分]

7.
你如何评价齐景公和宋太祖 ?为什么 ? [
4分]

8.试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白话 。 [
2分]
a.
诏吏欲杀之 。
b.
上怒解,赐金帛慰劳而去 。

译文:《晏子春秋》

齐景公喜欢捕鸟,命令烛邹管理鸟 。不久,鸟逃跑了 。十分生气,下令想让官吏杀了他 。晏子说:“


烛邹
有三条罪状,请让我将他的罪状一一列出加以斥责然后杀掉他 。” 齐景公说:“
好 。”
于是召见烛邹,在齐
景公面前列数他的罪行,说:“烛邹!你是我们君王的养鸟人,却让鸟逃跑了,这是第一条罪行;让我们君
王为了一只鸟就要杀人,这是第二条罪行;让诸侯听到这件事,认为我们的君王看重鸟而轻视手下的人,
这是第三条罪行 。烛邹的罪已经列举结束,请杀死烛邹 。”景公说:“
不用处死了,我明白你的指教了 。”

《三朝圣政录》
宋太祖赵匡胤有一天在后花园里拉弓射鸟 。有一个官员进殿叩拜,说有急事上奏 。皇上急忙出去见
他,并且听他所奏,但是他所奏的不过是平常事而已 。太祖说:“这事急什么 ?”
他说:“
也因皇上拉弓射鸟
而急 。”
太祖生气了,以类似斧头的工具手柄敲击他的嘴,结果掉了两颗牙 。官员回头慢慢的捡起牙齿,
放在怀里 。太祖大怒,说:“
难道你要拿着这个去告我吗 ?”
官员回答说:“
臣怎么敢控告皇上,自然会有记
载皇上言行的史官来把这些记下来 。”皇上听了以后,怒气消了,赏赐金帛给他,并慰劳他就让他离开
了。

太祖/
马鞍/
在库/
,而/
为/鼠/
所啮/。库吏/
惧/必/
死/,议/
欲 1库吏为何怕自己会被处死?
1 /

缚/
首/罪/
,犹/
惧/不免/。

冲1/
谓曰/
:“待/
三日/
中/,然后/
自归2/。”
2

3 冲于是/以/刀/穿/单衣,如/鼠/啮者/
,谬 3/
失意/
,貌/
有/
愁色/。

太祖/问/
之,冲/对曰:“世俗/以为/鼠/
啮衣者/ ,其主/不吉
4 /。 2太祖怎样安慰曹冲?
今/单衣/
见啮/,是以/忧戚/。”太祖曰:“此/
妄言也/ ,无所/

苦也/。”
俄而/
库吏/
以/啮鞍/
闻/。太祖/
笑曰:“
儿衣/
在侧/
,尚/
啮 3太祖为何不追究库吏的过错?
5 /

况/
鞍/悬/
柱乎/?”
一无/
所问/。

《三国志.曹冲智救库吏》
注释:
1冲:太祖曹操的儿子曹冲
2自归:自首
3谬:假装

1库吏为何怕自己会被处死?
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2太祖怎样安慰曹冲?
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3太祖为何不追究库吏的过错?
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试将下列句子译为白话

4冲于是以刀穿单衣,如鼠啮者 。
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5俄而库吏以啮鞍闻 。
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

【译文】

曹操的马鞍在仓库里,可是被老鼠咬了 。仓库的官吏怕自己肯定要被处死,和大
家商议想要自首请罪,又怕不能被赦免 。曹冲说:“
你在家里待上三天然后再自
首 。”
曹冲于是用刀刺破了衣服,就像被老鼠咬了的样子,谎称内心有不快活的事,
现出愁眉苦脸的样子 。曹操问他原因,曹冲回答说:“俗世认为被老鼠咬破衣服的
人,他的主人不吉祥 。小儿的衣服被咬破了,因此而悲伤 。”
曹操说:“
这只不过是
一派胡言,你不必为此烦恼 。”
w.F
不多时,仓库的官吏就把马鞍被咬这件事报告给了曹操,曹操笑着说:“ 我儿的衣
服就穿在身上,都被咬破了,更何况马鞍是挂在柱子上呢 ?”对这件事,他丝毫不加
追究 。

1 朱买臣/
家/贫/
,未遇/
时,住于/
陋巷/
蓬门/
。日/
往/山中/

/

柴,负/
至/市中/
卖/以/
度日/

1.
何以见得朱买臣好学不倦?
2 因性/
好/读书,手/
不/释卷/
,肩负/
柴,手/
擎/书,朗诵/
咀嚼 a.
不删改原句
b.
答案须语义完整
/
,且/
歌/且/
行。

市人/闻之/甚/熟,一闻/其/
诵读/声/,即/知/
买臣/至矣/。
3 因/ 2.
为什么大家都争着向他买柴?
怜/
其/为/儒生/,且兼/买臣/凭人/
估价/ ,不计/其/
值/,故/
咸/
相/
争/购之/。

世上/
轻薄/
少年/
及/儿童/
之辈/
,见/
其/肩负/
柴/,手/
擎书 四字句子 就 四字翻译
4 例:不以为意—并不介意
/
,则/
三五/
成群/
,前往/
戏弄/
之/。惟/
买臣/
不以为意/

一日,其妻/ 出门/汲水/,见/群童/随/买臣/身后/, 3.
朱买臣的妻子见他遭人讥笑有何意
5 拍手/共笑/,深以为耻/ 。买臣/ 归/
,其妻/ 劝其/曰 见?
/
:“君/欲/读书,即/休/卖/柴,君/欲/卖/柴,即/休/ a.
疑问句改为陈述句
读书/。”
买臣/对/曰:“吾/卖柴/
以/救/ 贫困/,读书/以/取/富 4.
为什么朱买臣一点都不介意?
6 贵/,各不相妨/ ,他人/
取笑/ ,何须/介意/!” (最后一题必问文章主旨/
中心思想)

韵文(一)

1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 1词中哪些文字可看出作者对妻子感情深厚 ?

2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

3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 2为什么作者说即使相见妻子未必认得他 ?

4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

5 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

6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 3作者所谓的“
断肠处”
是指什么地方 ?
-
-苏轼《江城子》

(a)夜来幽梦忽还乡
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

(
b)相顾无言
_
_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
【译文】

我们一别已十年,阴阳相隔情难寄 。当年的情景不用思量,自然就会浮上心
头 。你长眠在千里之外,令倾诉心中的我凄凉 。即使老天让我们再度相逢,你也未必
会认识我,因我年届老迈,满脸尘埃,满头白发 。
夜里,我在梦中回到了故乡 。你在小窗前梳妆 。蓦然回首,我们相对无言,只
能任由那泪水奔流 。自从分别后,每当夜里明月高挂的时候,我们在那长满松树的小
山冈,承受断肠似的感伤 。

晨起缝破衣,针线不成形 。
17.
母年七十四,眼昏手复僵 。
装棉苦欲厚,用线苦欲长 。
18.
线长衣缝紧,棉厚耐雪霜 。
装成令儿暖,母衣单薄凉 。
19.
不衣逆母怀,衣之情内伤 。

(节选自郑燮《李氏小园》)

17.
“针线不成形”
的原因是什么 ? [
2分]

18.
“装棉苦欲厚,用线苦欲长”
这两句表示什么 ? [
3分]

19.从诗歌的最后两句,试描述作者的心情及原因 。 [
3分]

韵文(二)
1 本以高1难饱,徒劳恨费声 。 1诗中的蝉有怎样的命运 ?

2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

3 薄宦梗犹泛2,故园芜已平 。 2试说明作者有怎样的命运 ?

4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 3作者如何以蝉自勉 ?

5 注释:
1以:因;高:栖于高处 。
2梗犹泛,意指自己象大水中四处漂流的木偶 。

6-
-李商隐《蝉》

1因吃不饱而发出哀婉的恨怨之声,彻夜鸣叫至五更而精疲力竭 。
2官位不高,得四处漂泊,故乡的田园却已荒芜,家境贫寒 。
3勉励自己不要同流合污,要保持清高、廉洁的情操 。
【诗文解释】
那样地清高,餐风饮露本难求饱;空中传恨,枉费了你凄切声声 。断续的嘶鸣,直守
到五更时刻;只能面对着无情的绿树 。官职卑微,行踪飘忽不定;家园难返,闲庭早
已荒草丛生 。可真烦劳了蝉儿你,鸣夏吟秋,警戒我不要同流合污;我举家也得以保
持清高,持导廉洁的情操 。
【词语解释】
以:因 。
高:栖于高处 。
恨费声:因恨而连声嘶鸣 。
疏欲断:指蝉声稀疏,将欲停止 。
薄宦:官职卑微 。
芜:荒草 。
君:指蝉 。
清:清贫,清高 。
【诗文赏析】
栖于高树之蝉吸风引露,饥而难饱,日夜哀鸣,然而碧树无情,仍然清翠依旧;诗
人身为小宦,四处漂泊,想来故园一定已经荒芜了,乡思难熬,可是蝉却无情,依然
鸣叫不停 。蝉声的断疏与树叶的清翠、作者的思乡与蝉的鸣叫本无关联,但在诗人笔下,蝉与
树都被赋予了情感,咏物与抒情密切地结合了起来,而且「错综细腻」,寓意更深:
诗中的「蝉」难道不就是作者的影子吗 ?
韵文(三)
1 驾出北郭门,马樊不肯驰 。 1.作者为何要下车步行 ?
下车步踟蹰,仰折枯杨枝 。 2.作者在丘林中看到什么情景 ?
顾闻丘林中,噭噭有悲啼 。

2 借问啼者出:“
何为乃入斯 ?” 3.孤儿的亲身母亲为何要舍弃他 ?

亲母舍我殁,后母憎孤儿 。 4.后母如何对待孤儿?
饥寒无衣食,举动鞭捶施 。
骨消肌肉尽,体若枯树皮 。

3 藏我空室中,父还不能知 。 5.孤儿的父亲为何不知儿子被虐待 ?
上冢察故处,存亡永别离 。

4 亲母何可见!泪下声正嘶 。 6.为何孤儿会出现在这里 ?
弃我于此间!穷厄岂有貲 。” 7.试说出孤儿心中的苦处 。
传告后代人,以此为明规 。 8.试说出作者写这首诗的目的 。

5-
-阮瑀《驾出郭门行》

将下面的句子语译为白话 。
9.下车步踟蹰,仰折枯杨枝 。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
10.骨消肌肉尽,体若枯树皮 。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

【注解】
1《驾出北郭门行》,属" 杂曲歌辞"。本诗写孤儿受后母虐待的痛苦 。②北郭门:城的
北门 。郭,外城 。古代坟墓多在城北郊 。③樊:樊篱,引申为羁绊 。又,指马止步不
前 。《说文·双部》:"
樊,褭不行也騺 。"
④踟蹰(chí
chú迟除)
:迟疑不前貌 。⑤噭
(j
i
ào叫)噭:哭声 。⑥"借问"
句:正在打听时,啼哭的人便从丘林中出来 。出,一作
"
云" ,又作"谁"。⑦"何为"句:作者的问话 。斯,这样 。⑧舍:舍弃 。殁(mò莫)
:死
亡 。"亲母"以下十四句为孤儿的答话 。⑨举动:动辄 。鞭捶施:用鞭子、木棍抽打 。
捶,木棍 。施,加此指加于身上 。⑩" 上冢"句:到墓地察看母亲的坟墓 。冢,墓地 。
故处,指孤儿母亲的坟 。( 11)
嘶:嘶哑 。(
12)
穷厄:贫穷困苦 。赀(
zī资)
:限量 。一
说同" 资"
,财富 。(13)
"传告"二句:作者劝诫世人的话 。明规,显明的前鉴 。

【译文】
驾车出了北郭门,马儿羁绊不肯前行 。下车缓行慢步走,仰面折取枯杨柳 。回
头听见山林中传来哇哇哭泣声 。正在打听谁在哭,忽见哭者走出来,(我问哭者):
“为什么你如此伤心 ?”
(哭者回答说):“
亲娘舍我而死去,后妈嫌弃我是孤儿欺
负我 。我又饿又冷没有衣食,后妈动不动就鞭子抽打棍杖捶 。我骨瘦身上没有一
肉,浑身就像枯樹皮 。后妈把我藏在空房中,父亲回家不知情 。我到坟地来看看我娘
的葬身地,不禁悲于生死相隔永离别 。亲娘哪能看得见我的苦况 ?我泪水淋漓嚎啕
泣 。我愁苦于亲娘把我抛在这里,我已困苦至极限!”谨将上述所见写成诗转告后代
人,希望以此为教训 。

韵文(四)
1 小车班班黄尘晚,夫为推,妇为挽 。

2 出门茫茫何所之 ?青青者榆疗吾饥 。 1. 饥民为何要背井离乡 ?


2. 饥民逃难时靠什么填饱肚子 ?

3 愿得乐土共哺糜 。 3. 饥民心中有什么愿望 ?

4 风吹黄蒿,望见墙宇 。中有主人当饲汝 。

5 叩门无人室无釜,踯躅空巷泪如雨 。 4. 当饥民来到空无一人的村庄时,他有什么
-
-陈子龙《小车行》 反应 ?
5. 村里的人都去了哪里 ?

1. 饥民为何要背井离乡 ?
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
2. 饥民逃难时靠什么填饱肚子 ?
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
3. 饥民心中有什么愿望 ?
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
4. 当饥民来到空无一人的村庄时,他有什么反应 ?
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
5. 村里的人都去了哪里 ?
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
将下面的句子语译为白话 。
6.小车班班黄尘晚,夫为推,妇为挽 。
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
7.风吹黄蒿,望见墙宇 。中有主人当饲汝 。
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

【评析】
本诗用汉乐府民歌的风格,描绘了百姓流离失所的惨景 。明朝覆灭之后,他的
诗尤其七律之作更向悲壮沉雄一路发展,把忧国伤时、英雄失路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
致。
【作者介绍】
陈子龙(1608-1647),字卧子,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 。崇祯进士,
曾任绍兴推官和兵科给事中,清兵陷南京,他和太湖民众武装组织联络,开展抗清活
动,事败后被捕,投水自杀 。他是明末的重要作家,诗歌成就较高 。诗风悲壮苍凉,
充满民族气节 。擅长七律,绝句写得也出色 。

例词 说明 例句

1.之 (
a)作助词,相当于“
的”。 ~汝之(的)
女,吾已代嫁;汝之( 的)
生平,吾已作传。 《祭妹文》
(
b)作动词,相当于“
到” ~吾欲之(到)南海。《为学》

往”“
向”等。

(
c)作代词,可以代人、代 ~贤于己者,忌之(他)
而不愿问焉。《问
事、代物。一般用为第 说》
三人称。 ~鞭数十,驱之(
它)别院。《闲情记趣》

(
d)作语气助词,表停顿, ~顷之,烟炎张天。 《赤壁之战》
或舒缓语气,可不译。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劝学》
在时间词、个别形容词 ~无益吾事,慎之。《冯婉贞》
或不及物动词后,只起
调整音节的作用,也可
不译。

2.于 (
a)作介词,相当于“ 在” ~战于(在)长勺。 《曹刿论战》

到” “
从” “
向” ~箕畚运于( 到)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或“ 对”“对于”等。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
皆出于(从)此乎?《师说》
~耻学于( 向)师。 《师说》
~于(对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

(
b)作形容词谓语的补语时, ~苛政猛于(
比)虎也。《苛政》
多含“比较”
的意思。

(
c)表被动,往往与“
见”、 ~见欺于(
被)王。 《廉颇蔺相如列传》

受”配合。

3.与 (
a)作介词,相当于“
跟”。 ~公与(
跟)之乘。 《曹刿论战》

(
b)作连词,相当于“
和”。 ~吾与(
和)汝毕力平险……可乎?
《愚公移山》

(
c)作动词,有“
给予”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
给)《屈平列传》

赞许”等意思。 ~仁陷于愚,固君子之所不与(
赞同)。《中山狼传》

(
d)同“
欤”,表示疑问或感 ~子非三闾大夫与(
吗)?
《屈原列传》
叹,相等于“吗”。

4.乃 (
a)作代词,相当于“你” ~家祭无忘告乃(
你们的)
翁。《示儿》

你的”“
你们的”。
(
b)作副词、相当于“
就” ~屠乃(
于是)奔倚其下。《狼》
“于是”
“才”
。 ~断其喉,尽其肉,乃(
才)去。《黔之驴》

(
c)作判断词,相当于 ~若事之不济,此乃(
是)天也《赤壁之战》
“是”
“就是”

(
d)相当于“竟”
“居然” ~今其智乃(
竟然)
反不能及。 《师说》

却”,表示语气的转折或
出人意料。

5.方 (
a)与圆相对,“
方正”
、 ~方正(
正直)
之不容也。《屈原列传》

正直”

(
b)方法、方式。 ~助画方略(
方法)
。《赤壁之战》

(
c)作副词,相当于“
将” ~今方(将)来,吾欲辱之。《晏子使楚》

当”“
才”。 ~方(当)
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观潮》
~方(才)
与将军会猎于吴。《赤壁之战》

(
d)方向、方面。 ~挟天子以征四方。《赤壁之战》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出师表》

6.比 (
a)当“
比较”
。 ~今虽死乎此,比(比较)吾乡邻之死,
则已后矣。 《捕蛇者说》

(
b)当“
等到”
。 ~比(
等到)
至南郡,而琮已降 《赤壁之战》
(
c)挨着,靠近。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靠近)
邻。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d)比喻。 ~比(
比喻)
之如父,拟之如天。《原君》

7.市 (
a)表示“
市场”
、“城市” ~及反,市(
市场)
罢。《郑人买履》

(
b)表示“
买”。 ~愿为市(
买)鞍马,从此替爷征。
《木兰辞》

8.为 (
a)表示行为、动作,相当 ~冰,水为(做)之,而寒于水。《劝学》
于“做”
“作”
“造” ~墨子解带为( 作)
城,以牒为(作)

变成”“
作为” 。 械。 《公输》

(
b)作介词,相当于“
给” ~张良曰:“臣为(
给)韩王送沛公……”

替”“
为了”
。 《鸿门宴》
~愿为(替)
市鞍马。 《木兰辞》

(
c)作介词,相当于“
被”。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
被)所吞。
《闲情记趣》

(
d)作语气助词,相当于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呢”。 (
呢)?《鸿门宴》

(
e)表示所向,相当于 ~不足为(
跟)外人道也。 《桃花源记》

对”、“
跟”。
(
f)表示当什么,担任什么, ~遂以周瑜、程普为(
做)左右督。
相当于“作”“
任” 《赤壁之战》

当”“
做”。

(
g)表示判断,相当于“
是” ~此为(
是)何若人?
《公输》

9.予 (
a)作第一人称,我。 ~莲之爱,同予(
我)者何人?《爱莲说》

(
b)表示“
给与”
。 ~一人予(给)
二十金,骨微伤。《狱中
杂记》
10.以 (
a)作介词:
(
i)
相当于“把”“
拿” ~何不试之以(用)
足?《郑人买履》

用”“
靠”,表示所 ~以(拿)
刀劈狼首。 《狼》
用的工具或凭借的缘由。 ~以(靠)
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愚公移山》

(
ii
)表示原因,相当于 “
因”、“
因为”
、 ~以(因为)
三保勇而多艺,推为长。

由于” 等。 《冯婉贞》
~苦为河伯娶妇,以(
由于)贫。《西门豹治邺》

(
ii
i)
表示人的身分。 ~以资政殿学士行。《指南录后序》

(
b)作连词,相当于“ 而”. ~挟天子以(
而)征四方。 《赤壁之战》
亦可译为“ 来”
“去”
, ~吾必尽力以(去)
拯吾村。《冯婉贞》
用来连接两个动词,表
示目的或结果。
(
c)作副词,同“已”,表 ~固以(
已经)
怪之矣。 《陈涉世家》
示“已经”

(
d)作动词,相当于“
认 ~虎视之,庞然大物,以为( 认为)神。
为”“
以为”。 《黔之驴》
~皆以( 认为)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
纳谏》

11.及 (
a)作连词,表示并列关系, ~田忌信然之,与王及(
和)诸公子遂射
相当于“和”
“与”
。 千金。 《孙膑》

(
b)作介词,相当于“
当” ~及( 等到)反,市罢,遂不得履。
“到”
“等到”
。 《郑人买履》
~及( 到)
郡下,诣太守说如此。《桃花
源记》

(
c)作动词,相当于“到” ~及( 到达)
里城,亦然。 《李恕雪夜入

到达”“
赶上”等。 蔡州》
~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到)
。 《屈原列
传》
12.且 (
a)作副词,相当于“
将” ~存者且( 尚且)
偷生,死者长已矣。

暂且”“
尚且”等意思。 《石壕吏》
~北山愚公,年且( 将)
九十。《愚公移山》
(
b)作连词,相当于“并 ~且(再说)
焉置土石。 《愚公移山》
且”“
再说”“
还是”的 ~王以天下尊秦乎?且(
还是)尊齐也。
意思。 《战国策》
13.安 (
a)作疑问代词,相当于 ~安能(怎能)
辨我是雄雌?《木兰辞》
“何”
“什么”“
怎么” ~燕雀安(哪里)知鸿鹄之志哉!《陈涉
“哪里”“
怎能” 。 起义》
(b)
作形容词,相当于“
安全”
“安定”
“平 ~谢庄遂安(
平安)
。 《冯婉贞》
安”。

14.若 (
a)作代词,表示第二人称, ~若(
你)为佣耕,何富贵也。 《陈涉起
相当于“你”
“你的”
。 义》

(
b)作连词,相当于“
假 ~若(如果)
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设”“
如果”。 《赤璧之战》

(
c)表示“
如”、“
像”。 ~仿佛若(
像)有光。 《桃花源记》

15.尔 (
a)作代词,第二人称,相 ~尔(
你)知射乎?《卖油翁》
当于“ 你”、“
你们”。
(
b)作指示代词,相等于 ~尔(
那时)
来二十有一年。 《出师表》
“这”“
那” “
那时”“这样”
“如此”

(
c)作语气助词,相等于 ~无他,但手熟尔(
罢了)
!《卖油翁》

耳”、 “
罢了”

16.尤 (
a)表示“
特别” “
格外” ~然是说也,余尤(更)疑之。
“尤其”
“更”
。 《石钟山记》
~义兴谓为三横,而处尤( 特别)剧。
《周处改过》
(
b)表示“
优异”
。 ~朝取一人焉,拔其尤( 优异)

《韩愈·
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
17.耳 (
a)作语气助语,相当于 ~技止此耳(
罢了)
!《黔之驴》

而已”“
罢了”。
(
b)表示语句的结束,可不 ~死即举大名耳。 《陈涉世家》
译。
18.向 (
a)表示“
方向”“趋向” ~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对着)
。《狼》
“对着”

(
b)表示“从前”
“原来”
。 ~寻向(
原来)
所志,不复得路。《桃花源记》

(
c)表示“假使”
、“如 ~向(假使)
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
果”。 不敢取。《黔之驴》
(
d)表示“刚才”
、“早 ~向者(刚才)
之论,阿谁为失?《三国
先”
。 志·
蜀书》

19.而 (
a)作连词:
(
i)
表示并列或承接关系,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
才)竭。
相当于“ 就”
“才” 《曹刿论战》

并且”“而且”。
(
ii
)表示转折,连接两 ~小学而(可是)
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个相对或相反的意 《师说》
思,相当于“ 却”、
“可是”“
但是” 。
(
ii
i)
表示行为的目的、原 ~聚室而(
目的)
谋曰。 《愚公移山》
因、方式、情态、时间等。
(
iv)
表示假设关系,相当 ~诸君而(
如果)
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于“如果”

(
b)作代词,相当于“
你”、 ~而(
你的)
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你的”。
20.会 (
a)表示“
会合”
“聚会”
。 ~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会合)
境上。
《廉颇蔺相如列传》

(
b)表示“
会意”
“领会”
。 ~每有会意(领会),便欣然忘食。
《五柳先生传》

(
c)表示“
恰巧”
“适逢”
。 ~会(恰巧)
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陈涉世家》
(
d)表示“
当然”
“必定”
。 ~吾已失恩义,会(当然)
不相从许。
《孔雀东南飞》

21.岂 作语气副词:
(
i)
表示反问,相当于 ~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
难道)
敢入乎?

难道”
、“哪里”
。 《鸿门宴》

(
ii
)表示反问的语气减弱, ~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
是不是)
则表示揣度,相当于 愿见之乎?《隆中对》

是不是”“
也许”。
22.但 作副词,表示“ 只”“仅”“
只管”
“不过”~不闻爷娘唤女声,但( 只)
闻黄河流水

只是”。在古汉语不作“ 但是”
。 声溅溅。《木兰辞》
~忠臣但(只是)为宗庙社稷计。 《文天
祥传》
23.如 (
a)表示“
往”“
到” 。 ~使使如(到)秦受地。《屈原列传》

(
b)表示“
像”。 ~敌人纷堕如(
像)落叶。 《冯婉贞》

(
c)作连词,相当于“
假 ~如(假如)
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如”“
如果”。 《赤壁之战》

24.何 作疑问代词,相当于 ~何(怎么)


苦而不平? 《愚公移山》

什么”、“
怎么”、 ~其何(怎么)能胜?
《冯婉贞》

怎样”、“
怎能”、 ~卿欲何(什么)言?
《赤壁之战》

多么”、“
为什么” 。 ~而此独以钟鸣,何哉( 为什么)?
《石钟山记》

25.弗 作副词,相当于“
不”。 ~弗(不)
之怠。录毕,走送之。
《送东阳马生序》

26.尝 (
a)表示“
曾”、曾经”
。 ~尝(
曾经)
射于家圃。 《卖油翁》

(
b)表示辨别滋味。 ~尝(尝尝)
一脔肉,而知一镬之味,一
鼎之调。《察今》

(
c)表示尝试。 ~我虽不敏,请尝试之。《齐桓晋文之
事章》
27.遂 (
a)作副词:
(
i)
表示承接,相当于“ 就” ~寻向所志,遂(就)
迷不复得路。

于是” 。 《桃花源记》
(
ii
)表示终了状态,相当 ~桓侯遂(
终于)
死。 《扁鹊见蔡桓公》
于“
终于” “
竞然” 。
28.苟 (
a)表示“苟且” “
姑且”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
姑且)

“暂且”。 性命于乱世。《出师表》

(
b)表示“
如果”
“假如” ~苟(假如)富贵,无相忘。
《陈涉世家》
29.余 (
a)表示“
我”。 ~余(我)在刑部狱。 《狱中杂记》
(
b)表示“
剩余”
、“多余” ~地有遗利,民有余(
剩余)力。
《论贵粟论≥
30.尚 (
a)相当于“
崇尚”
“高尚”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桃花源记》

(
b)相当于“尚且”
“又” ~臣以为布衣之交尚( 尚且)不相欺,况
“还”
“犹”
。 大国乎?《廉颇蔺相如列传》
~今数雄已灭,惟孤尚( 还)
存。《赤壁
之战》
31.其 (
a)作代词,可以代人、代 ~百姓多闻其( 他)
贤,未知其( 他)

事、代物,相当于“ 他” 也。《陈涉起义》
“他们”
“这”
“那”
, ~断其( 它的)喉.尽其(它的)肉。
有时可作“其中”。 《黔之子》
~其( 那个)
巫,老女子也。《西门豹治
邺》
~蜀之鄙,其(其中) 一富.其(其中)
一贫。 《为学》

(
b)作副词:
(i
)表示推测或估计.相当于 ~圣人之听以为圣人,愚人之所以为愚,

大概”“
或许”
“可能”
。 其(
大概)
皆出于此乎?《师说》

(
ii
)表示反诘,相当于 ~欲加之罪,其(
难道)
无辞乎。《左传》

难道”。
(
ii
i)
表示劝告、勉励、命令 ~吾子其(
一定)
无废先君之功。《左传》
或希望的语气,相当
于“一定”“
应当”

(
c)作连词:
(
i)
表示假设,相当于 ~其(如果)
济,君之灵也;不济,则以

如果”。 死继之。《左传》

(
ii
)用于并列问句,表示选 ~呜呼!其(
是)真无马邪,其(
还是)
择,相当于“还是” , 真不知马也?《马说》
“是……还是……”。
32.期 (
a)表示“日期”“
期限” 。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
(期限)

《陈涉起义》

(
b)表示“
约定”
“期望”
。 ~怒曰:“与老人期(
约好)
,后,何
也”
。 《张良》
(
c)期(

),表示一周年。 ~期(一年)年之后,虽欲言而无可进
者。 《邹忌讽齐王纳谏》
33.辄 (
a)表示同一种情况的多次重
复,相当于“ 常常” ~所居之官,辄(往往)
好几年没有升
“往往” “
总是”等。 调。《张衡传》
(
b)表示后面的行为是紧接着 ~跋前踬后,动辄(
就)跃去。
前一行为发生的,相当于 《进学解》

马上” “立即”“
就”
34.
则 (
a)作连词:
(
i)
起承接作用,相当于 ~此印者才毕,则(
就)第二板已具。《活板》

就” “
才”“原来是” 。

(
ii
)表示转折或推断,相当于 ~至则(
却)无可用,放之山下。 《黔之驴》

却”“
反而”
“那么”
(
b)作副词:
表示选择,常与“ 不”
、 ~非死则(
就是)
徙尔。 《捕蛇者》

非”呼应,相当于

不是……就……”

(
c)表示出乎意料,相当于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
早就)
稿矣。

原来”“
早就”
。 《拔苗助长》

(
d)表示假设,相当于“
要 ~故木受绳则( 就)
直,金就砺则(
就)
是……就……”
。 利。 《劝学》

(
e)表示法则。 ~以机鼓轮为常则(
法则)
。 《马钓传》

35.故 (
a)作连词,相当于“
所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
所以)

以”“
因此”。 之。 《曹刿论战》

(
b)作副词,相当于“
特 ~广故(
故意)
数言欲亡。 《陈涉起义》
意”“
故意”

(
c)表示“
旧的”“
本来” ~送儿还故(
原来)乡。 《木兰辞》
“原来”
“刚才”
。 ~两狼并驱如故(
刚才)。 《狼》

(
d)表示“
从前”
“过去”
。 ~燕太子丹者,故(从前)
尝质于赵。
《史记·
刺客列传》
(
e)表示“
原因” ~既克,公问其故(原因)《左传·
庄公十年》
36.甚 作副词:
(
i)
表示“最”“
太” ~途中两狼,缀行甚(
非常)
远。《狼》
“十分”
“非常”。
(
ii
)表示“……得很” 、 ~君美甚(漂亮得很)
,徐公何能及公也?

……得厉害” 、 《邹忌讽齐王纳谏》

……极了”。
(
ii
i)
作形容词,相当于 ~甚(
太厉害) 矣,汝之不惠!

厉害”“严重” 《愚公移山》

过分”等。 ~盗暴尤甚(严重)。
《三戒·永某氏之鼠》

37.去 (
a)表示“
离开”
。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
之,久而不去(
离开)。 《卖油翁》

(
b)表示“
距离”
。 ~西蜀之去(
距离)
南海,不知几千里也《为学》

(
c)表示“
过去”
。 ~譬如朝露,去(
过去)
日苦多。 《短歌行》

38.莫 (
a)作代词,相当于“没有 ~吾楯之坚,莫(没有什么东西)
能陷
人”“
没有什么”。 也。 《自相矛盾》

(
b)作副词: ~愁愁然,莫(
不)相之。 《黔之驴》
(
i)
表示否定,相当于“不”
.
(
ii
)表示禁止或劝阻,相当于 ~莫(不要)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
“不要”
、“别”
。 切。 《满江红》
39.
顾 (
a)作副词,表示情态,相 ~人之立志,顾(
反而)
不如蜀鄙之僧哉?
当于“
反而”。 《为学》

(
b)作连词,表示轻微的转 ~顾(但是)
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
折,相当于“不过”
、 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廉颇
“但是”
。 蔺相如列传》
(
c)表示“
回头看”、“
看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拜
望”、“
拜访”
。 访)
于草庐之中。 《出师表》
~顾(回头看)
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
苦蔽成丘。《狼》
(
d)表示“
关心”
、“照顾”
。 ~子布元表诸人各顾(照顾)妻子。《赤壁之战》
40.盖 (
a)作语气副词,表示推测或 ~乃悟前狼假寐,盖( 原来)
以诱敌。
解释,相当于“大概”
、 《狼》
“原来”
。 ~盖( 大概)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
一《游褒禅山记》
(
b)作句首语气助词,可不译。 ~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有不死。
《史记·文音本纪》
(
c)作名词,车子、盖子。 ~其夫为乎目器。,拥太盖( 车子)
,策驷马。
《史记· 管晏列传》

(
d)作动词,相当于“压 ~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
胜过)
世。
过”、“
胜过”、“
覆盖” 。 《赤壁之战》

文言文中的人称代词
 第一人称:又叫“ 自称”
。常用“
吾、我、余、予” 等,还有帝王的专称“朕”
和“孤”字。通常都可译为“
我”、“
我们”
、“我
的”、“
我们的”。
例:
1、已得履,乃曰:“吾亡持度。”《郑人买履》——已经拿到了鞋子,竟然说:“我忘记了拿尺码。”
2、余闻而愈悲。《捕蛇者说》——我越听越觉得悲伤。
3、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我看那巴陵的美景,全集中在洞庭湖上。
4、朕乃天子,说话岂能儿戏?——我乃一国之君,说话岂能反悔?
5、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我有了孔明,就像鱼儿有了水。

 第二人称:又叫对称,常用“尔、汝、女、若、乃、而” 等。通常译为“
你、你的、你们、你们的。”
例:
1、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呢!
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愚公移山》——你的思想顽固啊,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3、子曰:“
由,诲女知之乎?”《论语十则》——孔子说:“
仲由,教导你的话都明白了吗?”
4、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你是个被雇佣给别人耕田的的人,怎么会富贵呢?
5、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乃翁。陆游《示儿》——大王的军队平定了中原的日子,家中祭祀时不要忘了把这个喜讯
禀告给你的父亲。
6、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你爹爹回来时,一定会跟你算账的。

 第三人称:又叫他称,主要有“彼、其、之”等字,它们既可以用来指人,又可以用来代事,其用法更为灵活,通常译为
“他、他的、他们、他们的”等。
例:
1、彼竭我盈,故克之。《曹刿论战》——他们的士气衰竭了,我们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
2、其妻献疑曰《愚公移山》——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
3、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公输》——北方有个欺侮我的人,希望能借助您的手把他杀了。

 关于己称,即“自称”
,常用“
自、己”二字,均可译为“自己”
之意。
例:
1、自云先世避秦时乱。《桃花源记》——自己说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的战乱……“
自”便是自称“
自己”。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自己所不想要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己”字也同上一样,指“
自己”。

 还有旁称:亦即称别人,常用一“人”
字,可能译为“别人”
、“人家”

例:
1、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论语》——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就怕自己没有才能。这里的“人”
字,即旁称。
2、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鸿门宴》——现在人家有大功却要击杀他,这是不道德的。“
人”字旁称“人家”

 至于尊称:即对人的礼貌称呼法,有“ 君、子、公、卿、先生、夫子、足下、陛下、阁下”等之用,一般译着“
您、您老
人家,他老人家”之意。
例:
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凭您微薄的力量,还不能削平像魁父那样的小土
丘,又能把太行、王屋那两座大山怎样呢, 句中的“君”
便是愚公之妻用来尊称愚公的,相当于“您”

2、子何恃而往?《为学》——您凭什么去呢?“
子”便是对对方的敬称,相当于“
您”。
3、公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不辱使命》——您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的情况吗?
4、卿言多务,孰若孤?《孙权劝学》——您说你事务多,谁像我呢?
5、公输盘曰:“
夫子何命焉为?”《公输》——公输盘说:“
您老人家有什么见教呢?”
6、足下事皆成。《陈涉世家》——您的事业都会成功。
7、陛下亦宜自谋,以谘诹善道,察纳雅言。《出师表》——陛下自己也应该深谋远虑,以询问治国的好方法,体察和采
纳正确的意见。
8、久闻阁下大名,不曾晤面。——您的大名早有所闻,只是不曾会面。
以上各例,都是在对话中,灵活运用敬称来称代对方。

 另外一种就是个人在对话中用的贱称,也叫谦称。一般用“ 臣、仆、妾、鄙人、寡人”等,均可译为“
我”。
例:
1、臣不胜受恩感激。《出师表》——我就受恩感动激励不尽了。“臣”
乃臣子在帝王面前的贱称。
2、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乐羊子妻》——我听说有志气的人不喝盗泉的水。“妾”
乃女子的贱称。
3、鄙人才疏学浅,难当此任。——我才智空虚学问浅陋,难于承担这一重任。“鄙人”是一般人自谦之词。
文言注释

文言 注释 文言 注释
1. 走 跑 2. 曰,云 说,道
3. 去 离开,失去,距离 4. 甚 最,太,十分,非常,
5. 故 因此,故意,旧的,本 6. 莫 不,不要,别,没有人,
来,刚才,从前,已故 没有什么
7. 行 走 8. 仅,惟 只是,只有
9. 反,返,归 回 10. 尚 尚且,还可,还
11. 寝 睡觉 12. 宁 宁可,宁愿,岂,难道
13. 弃 抛弃,放弃 14. 倘 假如,或许,或者
15. 往 去 16. 殆 危险,大概,恐怕
17. 疾 快,疾病,毛病 18. 滞 停止
19. 击 打 20. 儒子 读书人
21. 欲 想要 22. 驱 赶
23. 闻 听到 24. 故人 旧朋友
25. 悸,惧 害怕 26. 已故 已去世
27. 固 固然,原本,坚固 28. 弊 缺点,毛病
29. 履 鞋,踏 30. 之 的,在,他,去,往,虚
用(无意)
31. 虽 虽然,即使 32. 子 儿子,您
33. 皆,咸 都 34. 卿 您,官员
35. 则 就,便 36. 然 然而,但是,对,好
37. 乃 才,就,你,你的 38. 朝 早上,向
39. 遂 于是,就 40. 暮 傍晚,晚上
41. 又,复,重 再 42. 令 叫使
43. 若 如果,好像,你,你的 44. 必 一定,必定
45. 无 没有,无论,不管 46. 悉,举 全部
47. 冠 帽子 48. 盍 为什么不,怎么
49. 何 什么,为什么,怎么,哪 50. 顾 反而,但是,回头看看
里 望,拜访,照顾
51. 妻子 妻子和子女 52. 奕 下棋
53. 盖 大概,原来 54. 逾 超过
55. 甘 甜,情愿 56. 竟日 一整天
57. 亦 也,也是 58. 毋 勿,不要
59. 徐 缓慢 60. 孰 谁,哪个,什么
61. 独 单独,一个 62. 岂 难道,哪里
63. 尝 曾经,尝试 64. 谢 感谢,道歉
65. 旦 每天,太阳 66. 弗 不(弗予 不给)
67. 哉 啊,呢 68. 矣 了,的,啦,吧
69. 耳 而已,罢了 70. 耶 吗,呢,吧
71. 其,伊, 他 72. 尚,犹 崇高,高尚,又,还,犹
彼,之
73. 居 居住,住所,处于,停 74. 是 这,这个,所以(
是以)
,正
留,坐在 确,对的
75. 汝,
女,子,
而, 你 76. 吾,余, 我
若,
乃,尔 予,臣,
妾,寡人
77. 遽然 突然 78. 遣 派,打发
79. 谓 说 80. 辄 总是,就,特别,很
81. 创 伤口 82. 亡 逃跑,丢失,灭亡,无
83. 苟然 偶然,侥幸 84. 尤 格外,尤其,更优异
85. 岁 年,每年,年龄 86. 至 到,来,极,最
87. 忆 想起 88. 良 优良,很,真,实在
89. 与,授,予 给 90. 规 规劝
91. 果 果实,果然,坚决,果 92. 图 谋划,考虑,设法,对
断,实现 付,图画,地图
93. 及 和,到,等到,到达,赶 94. 易 交换,改变,轻易,容易

95. 侧 旁边 96. 穷 贫穷,完尽
97. 俸 俸禄 98. 但 只,只是
99. 舍 房屋,住所,旅舍,住 100. 益 水涨,增加,利益,更,
在,放弃 更加
101. 恶 坏事,恶行,丑陋,憎 102. 方 方正,正直,方法,将,
恨,厌恶 才,当,刚要
103. 及 和,到,等到,到达,赶 104. 安 安全,平安,什么,怎
上 么,哪里,怎么能
105. 且 暂且,尚且,还是 106. 尔 你,你们,这样
107. 向 方向,趋向,从前,原 108. 善 善良,美好,擅长,熟悉
来,刚才
109. 期 日期,期限,约定,期望 110. 谏 规劝君王使改正过失,
规劝的话
111. 徙 迁移,调职 112. 溺 淹死
113. 患 担心,忧愁,祸患,疾病 114. 时 随时,随刻

形容人的词汇
1高尚 不同流俗 赤子之心 鞠躬尽瘁 敬老慈幼 拾金不昧
2杰出 鹤立鸡群 金榜题名 举世无双 绝世超伦 人中之龙 首屈一指
3著名 驰名中外 大名鼎鼎 德高望重 风云人物 举世闻名 声振寰宇

为人
•任劳任怨 横行霸道 从容不迫 臭味相投 不屈不挠 损人利己
野心勃勃 孜孜不倦 平易近人 舍己为人 胡作非为 雄心勃勃
•褒义词:任劳任怨 从容不迫 不屈不挠 孜孜不倦 平易近人
舍己为人
•贬义词:横行霸道 臭味相投 损人利己 野心勃勃 胡作非为 雄心勃勃

人物性格

勇敢、有勇有谋、机灵、聪明能干、心灵手巧、诚实守信、勤奋刻苦、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吃苦耐劳、老实、
忠诚、孝顺父母、尊敬长辈、讲信用、重感情、宽容待人、幼稚、天真活泼、心地善良、诙谐幽默、乐观、豪迈
奔放、有尊严、自信、不羁、无私奉献、沉着果断、严谨认真、专心致志、一心一意、执着、坚持不懈、仁慈

人物性格

狡猾、贪婪、心狠手辣、心粗胆大、有勇无谋、胆大包天、骄傲自大、胆小如鼠、自卑、犹豫不决、 马马虎虎、
三心二意、半途而废、
不忠不义、小心眼、
形象:光明磊落 堂堂正正 高风亮节 叹为观止 万民称颂 光 卑鄙、阴险、耍花招、耍小聪明、
明磊落 歌功颂德 文质彬彬 忠心耿耿 兢兢业业 邪恶、不择手段、丧心病狂、虚情假意、口蜜腹剑、毒
威风凛凛 大义凛然 乐于助人、心直口快、刚正不阿、贤 辣、欺骗、狰狞、爱憎分明、飞扬跋扈、固执己见、安
惠、优雅、正直、实心实意、两肋插刀、默默奉献、沉默 分守己、吹毛求疵
寡言、从容不迫、从善如流、淡泊名利 光明磊落、有勇
无谋 描写心理活动的词汇—
高兴:
兴高采烈、兴致勃勃、喜出望外、喜气洋洋、喜
描绘性格的词汇--
性格 上眉梢、喜笑颜开、喜形于色、笑逐言开、神采飞扬、
快乐活泼、安静专注、勇敢自信、勤劳善良、独立、懦 神采焕发.2。愤怒:怒不可遏、怒发冲冠、怒火中烧、
弱、急躁、争强好胜、冷漠、孤傲、单纯、优柔寡断、果 怒气冲天、愤愤不平、燃眉之急、暴跳如雷、横眉怒
断、果决、武断、内敛、内向、外向、张扬、内心软弱、 目、勃然大怒、大发雷霆.
多愁善感、开朗乐观、有自信、懒惰、孤僻、不轻言放弃
顽固、 感情丰富、具有亲和力、情绪化、务实、浮夸、 伤心:愁肠百结、愁眉不展、愁眉苦脸、垂头丧气、椎
做事冷静、不怕艰苦、守旧、直爽,待人诚恳、 心泣血、悲不自胜、悲痛欲绝、心如刀绞、泪如雨下、
机智敏捷、坚韧不拔 潸然泪下.4。害怕:胆小如鼠、胆战心惊、心胆俱裂、
心慌意乱、心惊肉跳、心乱如麻、心有余悸、诚惶诚
心理活动 恐、战战兢兢、心神不安、心慌意乱、七上八下、 心
慷慨激昂、悲喜交加、念念不忘、依依不舍、 刻骨铭 神不安
心、心花怒放、乐不思蜀、忐忑不安、 心惊肉跳、心神
不定、 心猿意马、 心慌意乱、七上八下、心急如焚、 横 笑:悠然自得、 眉飞色舞、 喜笑颜开、欣喜若狂、 呆
眉冷对、 憨态可掬、面红耳赤、喜上眉梢、 落落大方、 若木鸡 喜出望外 垂头丧气 勃然大怒 开怀大笑 哄堂大
斗志昂扬、意气风发、 威风凛凛、容光焕发、 神采奕奕 笑 捧腹大笑 前仰后合

生气害怕:大发雷霆 火冒三丈 怒火中烧 怒气冲天 心如


刀绞 泪如雨下 胆战心惊心动魄 魂飞魄散 惊心动魄 迫
不及待 心急如焚 燃眉之急 垂头丧气 气宇轩昂 欣喜若
狂 左顾右盼
诗词中形容意象的词语

太阳 活力,希望 长亭 送别

夕阳 迟暮,年老,悲叹 古道 荒凉

春风 希望,得意 古琴 知音

西风 落寞,失望,思归 红豆 相思

鸳鸯 恩爱 美酒 壮行

杜鹃 离别,哀怨 松柏 坚强

鸿雁 音讯 牡丹 富贵

乌鸦 不吉利 菊花 高雅

1、“
柳”=“
留”二字谐音,经常暗喻离别。表现怀念。
2、“
柳”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 抒发了许浑对故乡的无限牵挂。
3、“
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

二、“ 燕”
的意象
1、 燕子因结伴飞行而成为爱情的象征。展示词人梦觉酒醒后,凄寂惆怅的心境和对感怀对象的相思之情
2、 燕子眷恋旧巢的习性。表现时事变迁,抒发人事代谢的寄托。

三、“水”的意象 1、因水的柔和清冷,常用水比喻月色之类,难以把握的事物。
如:“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从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惨命运。
2、因水的剪切不断,绵软不绝,常以水喻愁。
如李白的“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抒发了诗人因强烈的感到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不可调和而产生的烦
忧和愁苦。

•四、“月”
的意象
•1、明月蕴涵边人的悲愁。表现悲壮雄浑。

•2、明月蕴涵情感的无奈。
表示祈祷和祝福;表达希冀和渴盼。

•3、明月蕴涵时空的永恒。
把时间对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时间
面前的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

You might also like